找到相关内容894篇,用时69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空法师的教诲

      一 真诚:对人真实诚恳,毫无虚假。   二 清净:不受外界的诱惑和污染。   三 平等:对人谦恭,没有对立的念头。   四 正觉: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心求生净土。   五 慈悲:心中常怀恻隐之心,随时把快乐带给别人。   六 看破:明了世间无常,一切法了不可得。   七 放下:放下私自、放下名闻利养、 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嗔痴慢。   八 自在:与人无争,于...

    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格言|法语|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0/15445731114.html
  • 真圆法师答:如何才能破除我执?

    问题补充: 希望解答问题的顾问:真圆法师 我执着有我,以我为中心,产生痛苦,我无法能够正确接受我是不存在的。 (提问者:勇敢的人) 真圆法师答:“勇敢的人”吉祥! 谁说你不存在了?谁让你接受你不存在了?以我为中心,那是私自。然在凡夫必然以我为中心,谋取,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利益。在心量增大的过程中则不仅还考虑不损害他人利益,在修行人则抱有出离目的和利益...

    真圆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9385677415.html
  • 改革民族心理为救国的标准

    物质文明的人们心理的写照,为国争光,为国亡躯,久成为他们脑海里的仇敌,认为是传统体教的主义,他们心目中只认有个私自的私我的存在,就不知道有个大我的国家,更不知道为全人类谋幸福同体的大同世界的大我,这也就是一方面受了中国固有的宗教保守派的私自的观念影响太深了。民族心理中早就没有国家的观念。  现代中国民族抱这种私自的人生观已成了普遍的现象了,严格的说私自的心理过于发达在民族心理之中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1964693.html
  • 慑服心魔 改过自新

     错误来自哪里?一方面来自外部环境,社会。如果这个社会崇尚私自,那么人很难不变得私自。另一方面来自人的内心欲念,来自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是通过人的内心欲念来起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欲念,就会有什么样的...   接触Jiexieyin网站以来,我已经戒除Sy三个月。现在偶有邪淫念头,也能控制得住。可以说,我基本上已经成功戒除SY.  非常感谢这个网站,深感无以为报,特撰写短文一篇,谈谈我的体会,...

    无爱

    |戒淫|因果|孝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2/0007122374.html
  • 怎样在现实生活当中修“无我”境界?

    了解事实真相,确立利害关系,掂量事物的轻重,明确自己的方向,坚定自己的信念。从此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彻底放下面子!放下我所要得到的一切和要控制的一切!放下私自只为自己的心!活着只为众生着想。 摆正...”境界,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无我”境界到底该怎样修呢?实际就是把自己放下!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放下!把私自只为自己的心放下!把世间所有的一切贪欲和占有心放下!把名闻利养虚荣之心放下。逐渐淡化财,色,名,...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25375065.html
  • 达真堪布答:怎么念佛才能管用?

    都清净;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心里没有障碍,就没有这些外魔的干扰和危害。主要是我们的心不清净,心态不平和。 什么是心魔?我执我爱、私自、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才是真正的魔。我们念佛的过程中,心里都是我执我爱、私自、世间的琐事、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我们嘴里念的是佛,心里念的是魔,实际上念的是魔,不是佛!念魔了又怎么了?念魔了你就入魔了、着魔了,造业了!这样念佛肯定不管用,甚至还有不好的结果。 ...

    达真堪布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9250594804.html
  • 巴西佛光青年团慈悲喜舍关怀心

     青年扫除私自的观念,净化提升自己的身心,庄严自己的思想,从奉献中获得内心真正的快乐。...

    【佚名】

    |慈悲|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7/08570311997.html
  • 受戒持戒的同时不能伤害众生

    你犯菩萨戒了,要承担更严重的后果。   我们都是修习大乘佛法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私自,包括学佛修行、受戒持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他人,不能伤害他人。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做到受戒持戒。有...

    达真堪布

    |受戒|持戒|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0124622204.html
  • 愿力超过业力即是菩萨乘愿再来

      诸位到此地来,最重要的是“私自”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放下,只要把这十二个字放下,你学佛你就决定能成佛。你学佛不能成佛,这十二个字当中总有几个字没放下,造成障碍。佛菩萨之所以能成佛菩萨,他这十二字完全没有了。学佛,大家听说诸佛菩萨乘愿再来,什么叫“乘愿再来”?我们如果发个愿,愿力超过我们的业力,我们现在就乘愿再来了。佛菩萨是什么愿?我们知道,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这个...

    净空法师

    |大愿|业力|愿力|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5115022560.html
  • 生與死

    佛教經典中,所詮釋的生與死,並不是在指吾人肉體生命的存在和滅亡,而是在詮釋吾人靈性生命的昏沉和清醒。 昏沉、顛倒、私自生活的人,稱之為「死」,這樣的人稱之為顛倒的眾生。 清醒、慈悲、為利益他人而生活的人,稱之為「生」,這樣子的人稱之為覺的菩薩。故祖師云:「為了追求物質享受的慾望,而犧牲青春和生命的人,肯定是位缺乏慈悲、智慧,自私無知,靈性粗俗的人」。而無知靈性低下的眾生,必須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3945255.html